最新消息: 关于Git&GitHub 版本控制你了解多少?
您现在的位置是:群英 > 互联网资讯 >
大湾区率先试点“碳中和”
IDC圈发表于 2021-03-15 15:43 次浏览

今年两会,许多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建言献策,部分在深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相关建议提案上会。

在大湾区率先试点“碳中和”工作

“建议选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部署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办法与经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在全国逐步试点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提案。

在朱鼎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和经济圈在人口密度、建筑体量、电力需求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前期绿色低碳试点成果,而且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投资规模巨大,具备先行试点的基础和优势。

朱鼎健建议,在试点地区和城市尽快明确制订节能减排和加大绿色清洁能源使用率,以及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同时建议在试点城市继续降低企业进入碳市场门槛,将更多企业纳入到碳交易市场,扩大控排范围。此外,建议适时引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低碳生活普惠平台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起步早、规模大、交易创新活跃,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在实现与境外碳市场链接、促进境内碳市场发展壮大方面先行先试。他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

将碳市场发展纳入绿色金融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给中国碳减排工作倒排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指出,与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类似,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信号能很好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因此,要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整体设计。

白鹤祥建议,要从战略高度上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纳入到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框架,在碳市场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布局,使碳市场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鹤祥表示,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要运用金融思维和理念去推动碳市场发展。

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低碳技术转型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着政策、技术等多重挑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向大会提出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建议。马化腾认为,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马化腾建议,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径,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打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碳中和市场化;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出台科技企业碳中和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企业提出碳中和承诺和目标等。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并存。”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在发言中说,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高标定位的决策部署,必将重塑我国新发展格局。

王路建言,现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仍以高碳为主,清洁能源发展尚需加力。以能源结构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尽快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减煤路线图,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加快煤电、石化、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全民实施产能总量控制和新建项目产能置换要求,尽快启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应将低碳作为约束标准,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力度,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王路建议,以科技为重要支撑,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设定重大专项,汇集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协同科研攻关,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互助,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突破。

汲取风、光等产业教训避免“一哄而上”

“提高能效是降碳重要手段,突出节约优先,把节能优先方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建议,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抓实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快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升级高效节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价格、税收、金融等政策,以市场化手段倒逼提升能效。马永生建议,汲取风、光等产业教训,加强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建立行业标准、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避免“一哄而上”,防止“烂尾工程”。

马永生建议,重点围绕氢能等新能源生产消费、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运行、分布式能源建设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支撑引领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能源生产、消费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开放条件下的保障能力,确保“买得到”“运得回”。

建议制定我国中长期甲烷减排行动计划

“甲烷对当前经历的全球变暖贡献率约为四分之一,仅次于二氧化碳。”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明凡认为,甲烷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体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突出的甲烷排放现状,仅考虑二氧化碳,不关注甲烷,已经不能全面反映我国不同尺度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格局。当前,全国关于甲烷资源化利用减排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促进甲烷减排积极行动的纲领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且现有的甲烷管控措施主要是出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其资源利用化率偏低。

对此,王明凡建议将甲烷减排纳入发展规划,并出台专门性的指导政策,明确甲烷减排的阶段性行动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将甲烷减排列入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强化考核与监管。

今年两会,许多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建言献策,部分在深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相关建议提案上会。

在大湾区率先试点“碳中和”工作

“建议选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部署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办法与经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在全国逐步试点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提案。

在朱鼎健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和经济圈在人口密度、建筑体量、电力需求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前期绿色低碳试点成果,而且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投资规模巨大,具备先行试点的基础和优势。

朱鼎健建议,在试点地区和城市尽快明确制订节能减排和加大绿色清洁能源使用率,以及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表。同时建议在试点城市继续降低企业进入碳市场门槛,将更多企业纳入到碳交易市场,扩大控排范围。此外,建议适时引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低碳生活普惠平台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起步早、规模大、交易创新活跃,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在实现与境外碳市场链接、促进境内碳市场发展壮大方面先行先试。他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

将碳市场发展纳入绿色金融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给中国碳减排工作倒排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指出,与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类似,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信号能很好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因此,要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整体设计。

白鹤祥建议,要从战略高度上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纳入到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框架,在碳市场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布局,使碳市场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鹤祥表示,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要运用金融思维和理念去推动碳市场发展。

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低碳技术转型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着政策、技术等多重挑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向大会提出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建议。马化腾认为,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马化腾建议,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径,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打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碳中和市场化;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出台科技企业碳中和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企业提出碳中和承诺和目标等。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并存。”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在发言中说,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高标定位的决策部署,必将重塑我国新发展格局。

王路建言,现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仍以高碳为主,清洁能源发展尚需加力。以能源结构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尽快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减煤路线图,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加快煤电、石化、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全民实施产能总量控制和新建项目产能置换要求,尽快启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应将低碳作为约束标准,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力度,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王路建议,以科技为重要支撑,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设定重大专项,汇集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协同科研攻关,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互助,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突破。

汲取风、光等产业教训避免“一哄而上”

“提高能效是降碳重要手段,突出节约优先,把节能优先方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建议,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抓实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快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升级高效节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价格、税收、金融等政策,以市场化手段倒逼提升能效。马永生建议,汲取风、光等产业教训,加强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建立行业标准、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避免“一哄而上”,防止“烂尾工程”。

马永生建议,重点围绕氢能等新能源生产消费、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运行、分布式能源建设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支撑引领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能源生产、消费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开放条件下的保障能力,确保“买得到”“运得回”。

建议制定我国中长期甲烷减排行动计划

“甲烷对当前经历的全球变暖贡献率约为四分之一,仅次于二氧化碳。”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明凡认为,甲烷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体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突出的甲烷排放现状,仅考虑二氧化碳,不关注甲烷,已经不能全面反映我国不同尺度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格局。当前,全国关于甲烷资源化利用减排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促进甲烷减排积极行动的纲领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且现有的甲烷管控措施主要是出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其资源利用化率偏低。

对此,王明凡建议将甲烷减排纳入发展规划,并出台专门性的指导政策,明确甲烷减排的阶段性行动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将甲烷减排列入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强化考核与监管。

标签:碳中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mmqy2019@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查实之后,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信息推荐